聲音廣場丨中國航天 叩問蒼穹
4月24日是我國第八個“中國航天日”。今年航天日將以“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為主題,意在勉勵廣大航天人繼續秉承“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時代北斗精神,懷著探索未知的決心,加快航天強國建設,積極構建外空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行而致知、知而促行,不斷探索宇宙奧秘。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航天“大總師”孫家棟曾說過,是精神,是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涵養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魄,連綴起一代接著一代干的征程,引領著全體航天人砥礪奮進、一往無前。從東方紅一號衛星在浩瀚太空播送樂曲,到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從長征一號點火升空到長征五號B擔當重任;從楊利偉首飛太空到陳冬累計出艙時間近16小時……中國航天事業在短短數十年間,從“一片空白”迅速躍居于世界前列,這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讓我們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其間,航天精神始終激勵我們破浪前行。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以錢學森、趙九章、王淦昌、陸元九、葉培建等為代表的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續奮斗,鑄就了當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脊梁,積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共同塑造了中國特色創新生態,成為支撐基礎研究發展的不竭動力。在航天精神的指引和帶動下,中國航天事業成績斐然,中華兒女的飛天夢正腳踏實地地逐步實現。
在過去的2022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成功發射53次,年度發射次數首次突破“50+”,累計發射次數達458次。密集的發射意味著我們在太空的沃土中耕耘不輟。從酒泉、太原到西昌、文昌,大量載荷被長征系列火箭送入軌道服務科學、服務發展、服務社會。三型火箭密集執行任務,長征二號F載人、長征五號B和長征七號“送貨”,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載之時,助力中國航天人筑夢蒼穹圓夢“天宮”。更為欣喜的是,長征八號、捷龍三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在2022年全年發射占比27%,全面進入應用發射階段,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研制能力和產業化發展能力邁上新臺階。除此之外,4月2日天龍二號遙一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是我國首枚成功發射的由商業航天公司自主研發的液體燃料運載火箭,中國民營商業航天也取得新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空間技術領域是高技術集中的領域,空間技術水平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苯衲甑闹袊教烊?,將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相關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深空探測學院”將揭牌,面向全球招引高層次領軍人才參與學院建設;深空探測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舉辦首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論壇……從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中國航天事業將逐步走向萬里星河、走進更加深邃的太空深處,實現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4月24日《 光明日報 》)